Figure异动:RWA首股登陆纳斯达克,人形机器人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
异动时间线与核心原因
近期,Figure公司经历了多重催化事件,其市场表现和估值均呈现显著异动。
-
2025年9月初至9月11日: 作为区块链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和稳定币发行商,Figure Technology Solutions (FIGR.US) 在IPO前夕持续引发市场关注。公司在计划登陆纳斯达克前,多次上调其IPO发行价(从每股18-20美元上调至20-22美元,最终发行价为25美元)和募资规模,反映出市场对其作为“RWA(Real World Assets)第一股”的强烈热情。此外,Figur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布雷特·阿德科克在9月16日宣布公司即将发布“未来三天每日一项”的重大公告,进一步推高了市场预期。
-
2025年9月12日: Figure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,股票代码FIGR。上市首日开盘即大涨44%至36美元,收盘涨幅达24.44%,成功募资近7.88亿美元。此次IPO的成功,不仅是其作为区块链金融平台的里程碑,也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对加密/区块链概念公司的投资热情。
-
2025年9月16日-9月17日: 在IPO余热未散之际,Figure于9月16日(当地时间)正式宣布完成超10亿美元的C轮融资,投后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。此次融资获得了包括英伟达、OpenAI等在内的多家硅谷巨头的参与,并且Figure与OpenAI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,旨在将OpenAI的研究与Figure的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理解相结合。此消息一出,人形机器人板块受到强烈催化,市场评价Figure一年多时间估值飙升1400%。
-
2025年9月18日-9月19日: 受巨额融资和人形机器人热潮的双重推动,Figure股价持续活跃。9月18日,Figure作为加密货币概念股盘中涨超11%,并登上了股票人气榜TOP3。当日A股机器人概念也受其催化掀起涨停潮。尽管9月18日盘中出现短暂回调,加密次新股Figure一度下跌近10%,但9月19日,其作为RWA第一股再次大涨近20%,股价达到44.48美元,上市至今累计涨幅近78%。
-
2025年9月20日: Figure继续公布技术进展,演示了Helix加持的两个机器人能实现“共脑合作”,即AI同时操控两台机器人,并更新了拟人步态技术。这进一步证实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领先性及AI赋能的强大潜力。
市场反馈与未来预期
市场反馈:
- 估值飙升与资本追捧: Figure在极短时间内从IPO募资近7.88亿美元到完成超10亿美元C轮融资,投后估值高达390亿美元,被市场称为“全球估值NO.1机器人公司”。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的极高认可。
- 股价表现强劲: 作为RWA第一股,Figure IPO首日即大涨24.44%,随后在C轮融资消息刺激下继续上涨,上市至今累计涨幅近78%,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。
- 板块带动效应: Figure的上市和融资事件不仅带动了加密货币概念股的活跃,也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,显著催化了全球人形机器人板块,甚至传导至A股相关概念股走强。
- 机构与游资关注: 英伟达、OpenAI等战略投资者的参与,凸显了其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战略价值,也吸引了更多市场目光。
未来预期:
-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加速: Figure通过“共脑合作”、拟人步态技术等最新演示,展示了其在人形机器人自主决策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持续突破。结合与OpenAI的深度合作,有望加速实现CEO布雷特·阿德科克提出的“人类水平的智能”目标,并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量产步伐。
- 双重概念叠加潜力: Figure同时拥有“RWA第一股”和“人形机器人巨头”的双重概念,使其在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两大前沿领域均具备巨大潜力。这种跨界优势可能为其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。
- 行业风向标作用: 作为人形机器人赛道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之一,Figure的技术进展和融资动向将持续作为行业风向标,引领人形机器人乃至整个AI生态的发展方向。
整体状况总结
Figure在近期展现出强劲的成长势头。其成功IPO奠定了“RWA第一股”的市场地位,而随后获得的超10亿美元C轮融资(估值达390亿美元),以及与OpenAI、英伟达等巨头的深度合作,则将其推向了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。在技术方面,Figure持续在机器人智能协作和步态控制上取得进展,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。Figure的异动不仅体现在股价和估值上,更在于其对RWA和人形机器人两大热门板块的强大催化作用,预示着一个由技术创新和资本助推下的高速发展周期。
免责声明: 本文所有分析均基于公开新闻资讯整理汇总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